捷克馬丁‧傑納奇臨時組成的團隊創作馬的過程(攝影/蔡聰挺)
2014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已是第十屆,每兩年一次的國際活動,都會邀請國外玻璃藝術家參與展出,甚至於邀請藝術家本人前來參與,為了達到藝術交流的效果,都會舉辦與大師有約的活動,包括講座及示範。讓他們來過新竹能留下一些足痕,看看他們的創作過程及技法。
2014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安排5場講座及示範,目前已舉辦過4場,反應非常熱絡,其中來自捷克的馬丁‧傑納奇展現其獨特的技法,以中國馬年的馬為雕塑主題。因為新竹市文化局玻璃工藝博物館的玻璃工坊所用的配方,以及只有一個熔爐,方便作多樣的創作,只能提供透明的玻璃膏,所以在顏色豐富化的情況下,只能借助各種玻璃色料。
馬丁‧傑納奇選用兩種深淺不同的色料,先從窯爐內取出足量的玻璃膏,先沾黏淺色的色料,為了能呈現所要的顏色,同時顏色能均勻,要經過多次的沾黏過程,再沾顏色更深者,達到所要的色料量,然後再從窯爐內取得更多的膏量,開始進入雕塑的過程,首先塑出大小不一的四個相連的圓球。再壓扁呈馬的正面形狀。再從前端開一個小洞,以特殊的工具,開始逐步雕塑出眼睛、鼻子,再將小圓洞封口並剪掉,塑出嘴的形狀。
經過謹慎的架橋之後,進行頸部的雕望,再接上兩個耳朵,經過最後的修整而成為作品,再置入徐冷爐中退火,退火後取出作必要的整理,成為正式作品,因為需要一段時間的降溫過程,目前尚沒法看到最後的情形,很讓人期待。但作品將為新竹市文化局玻璃工藝博物館所收藏,將來或許可以在玻工館看得到。(攝影/蔡聰挺)
圖一、進行多次加色過程。
圖二、從前端開口處進行雕塑。
圖三、雕塑完成,進入徐冷爐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