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色玻璃花瓶創作正在進行多次加色的過程(攝影/蔡聰挺)
由於玻璃產業正在轉型向玻璃藝術方面發展,為了推廣玻璃相關教學及產業,有能力在軟、硬體方面增設或改進的公司,在政府及相關單位的輔導下,往觀光方面發展,開放一處可以與觀眾互動的空間,也讓參觀民眾能更了解玻璃的產業,以及創作的過程,重點是如同國泰玻璃觀光工廠董事長徐文雄所言,讓民眾能有參與感。
到竹南國泰玻璃觀光工廠參觀時,需購買門票(可以全額抵DIY或購買玻璃藝品之用),為了維持參觀品質,需提前預約,因為有總人數管制。沒法接受臨時到的團體參觀。整個參觀過程有專人進行導覽解說,讓民眾能更深入了解玻璃,從生產設備、原料、創作過程、所用模具、後加工設備等,作有系統的說明及介紹。而DIY部份另有專人指導。其中以口吹示範、口吹體驗及DIY體驗最能吸引民眾的參與及加深對玻璃的認知。
所謂口吹是空心玻璃的一種創作工法,創作者先從坩堝窯中以吹管取出適量的玻璃膏,吹出小氣泡,再逐漸加大氣泡的大小,然後以輔助設備將氣泡整成所需的形狀,再沾上不同顏色及顆粒度的有色玻璃碎,為了能沾上足够的有色玻璃碎,中間還得回加熱爐加熱,讓有色玻璃碎與基底氣泡能融合得更為緊密,也方便再次沾黏有色玻璃碎。等沾上足够的各色玻璃碎之後,得再包覆一層玻璃膏,又整成適當的大小及形狀,以便置入模具中吹成一定的形狀。
成型之後,經過整型及瓶口縮口過程,便要作架橋作業,並將塑形的瓶口敲斷,再置入加熱爐中加熱到足够溫度,拉出爐口利用離心力將玻璃膏展開成盤狀,再以吹管旋轉讓玻璃盤再次合回來成為花瓶,最後置入徐冷爐,讓玻璃瓶慢慢降溫,視作品的厚度以及大小,所需的時間不同,至少要6小時以上。再經過後加工才能成為作品。(攝影/蔡聰挺)
圖一、進行沾黏有色玻璃碎作業。
圖二、進行架橋作業,方便後續創作作業。
圖三、創作完成的花瓶,經過徐冷之後,需要再經過後加工才能成為成品。